石家庄市博物馆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安排出炉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Hyperconnected museums:New approaches,new publics)”。为更好地普及传播博物馆相关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博物馆、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石家庄市博物馆推出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多视角展示博物馆文物及文化,推动文化传承。
一、主题活动
1、现场博物馆知识普及互动
5月18日上午,将在市博物馆广场举办现场普及博物馆知识活动,并面对面解答市民相关咨询,同时免费发放《文物保护法》、《博物馆条例》宣传册及文物鉴赏、收藏方面的宣传资料,普及文物知识和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免费发放纪念封、明信片和展览折页;并且组织文物专家现场解答市民在文物鉴赏收藏方面的疑问。
2、“古旧书画修复”精品讲座
5月18日上午,将在市博物馆二楼报告厅举办“古旧书画修复”讲座,邀请修复专家讲解书画修复知识,让观众了解古书画修复这门特殊技艺,从而爱上传统书画艺术。
3、送展进社区
5月18日《石家庄历史文化巡展》进社区——走进 裕华区太行嘉苑社区,开启我馆历史文化巡展“五进”工程序幕。
4、举办专题展览,弘扬主旋律
5月26日至28日,由市直机关工委主办的《“学党史、守初心、担使命▪喜迎建党一百周年”书画摄影展》将在我馆举办,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讴歌党的丰功伟绩。
5、“走进石家庄博物馆”媒体直播活动
为推动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资源进行学习,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河北经济生活频率107.9《带着课本去旅行》节目,携手石家庄市博物馆、石家庄市金马小学共同推出特别策划——“走进石家庄博物馆,聆听历史的声音”直播活动。
5月17日至5月21日,每天18:00——19:00,《带着课本去旅行》节目将邀请一名讲解员和一名小学生走进直播间,围绕一个核心主题,从文物切入,拓展历史文化外延,给孩子搭建一个生动有趣的空中博物馆课堂。河北广播电视台即听、冀时平台也将同步呈现。
具体播出内容为:
5月17日,石家庄历史文化;
5月18日,石家庄博物馆的特色文物;
5月19日,农耕与民俗之农耕文明;
5月20日,农耕与民俗之农闲文化;
5月21日,农耕与民俗之多彩非遗。
6、陪伴成长大讲堂
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我馆“陪伴成长大讲堂”将举办“少年儿童美育教育活动”。
二、展览安排
“国际博物馆日”当天,馆内《农耕与民俗展》、《道德模范事迹展》、《3D文物数字展》、《毗卢寺壁画摹本展》、《石家庄历史文化陈列》、《石家庄历史成就展》六大固定陈列展览全部开放。同时,专题展《东方既红 百年国韵——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成就展》也将在二楼展出。
同时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期间,升级改造的《石家庄历史文化陈列》也将惊艳亮相,30余件馆藏精品文物将与观众零距离。
三、展览简介
《农耕与民俗展》简介
位于一层的《农耕与民俗展》于2018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展馆面积700平方米,以农耕器用及文化生活为主轴,通过民居及屋内各种实景造型建筑以及农耕场景等各种实景设置,依次展示耕作、生活、民俗等场景中的农具、工具及其使用方式、非遗以及微缩景观等,为大众还原曾经的石家庄乡村民俗风貌,展品数量300多件,大大超过以往规模。
《道德模范事迹展》简介
展览旨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配合道德讲堂活动的开展,将大大提升我馆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宣传力度。
《3D文物数字展》简介
位于二层的《文物数字展》依托馆藏文物精品,运用三维图形图像技术、特种视效技术,将馆藏文物精品通过虚拟的三维立体的方式、360度、720度全息投影效果、立体动态投射、悬挂式电子触摸屏“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技术,呈现于观众,使观众在数字博物馆中随意游览、观赏,了解石家庄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第一批展示的展品是从馆藏一级、二级、三级文物中精选而出,共计275件(套)文物通过不同的全息设备以数字形式展示。目前,第二批精品文物影像信息录入工作正在进行中。在全部42台展出设备中,包含了两块超大型LED展示屏、两台超大型全息展览设备、十二台中型全息展览设备、二十六台小型全息展览设备及其他设备。超大型LED展示屏用来展示大尺寸的书画类文物,超大型、中型、小型全息展览设备,根据陶瓷、铜器、玉器等文物尺寸大小的不同,分别展示。
《毗卢寺壁画摹本展》简介
《毗卢寺壁画摹本展》展出的作品共计122平方米,属于儒、释、道三教合流的水陆画,包含了500多身大小不同的神像人物。内容除了佛教、道教的天神地祗和儒家的古贤孝子外,还有一部分是反映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和往古人物。壁画分上、中、下三层,每层之间用祥云联结、分割,既调整画面,又衬托主题,不仅独立成幅,而且浑然一体,为研究我国宗教发展史和美术史提供了宝贵资料。壁画摹本再现了毗卢寺壁画的整体风貌,是为了更好的完整保留和挽救绘于明代的毗卢寺壁画这一历史文化遗产,专家们花费了三年时间将寺内壁画全部临摹而成。它不仅保存了宝贵文献,也为更多的人 提供了欣赏毗卢寺壁画的机会。
《陪伴成长大讲堂》简介
“陪伴成长大课堂”是石家庄市博物馆为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作用,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于2018年10月,将202展厅升级改造而成。大课堂坚持内容性、互动性、开放性、公益性“四位一体“的设计理念、坚持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以图文类、实物类、LED大屏、多媒体触控为教学载体开发了多种多样的课程,自讲堂开办以来,已举办了数十场亲子教育活动。
《石家庄历史文化展》简介
位于三层的常设展览《石家庄历史文化陈列》,通过大量的文物、标本、配以准确的文字介绍,详细展示了石家庄自有人类活动至清末民初30万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以及重要历史名人和重大历史事件。展览分“史前文化 绵远流长”、“先商之始 邦畿之地”、“诸侯称雄 中山崛起”、“秦汉郡国 常山之富”、“门阀士族 佛教兴起”、“隋唐风韵 佛教发展”、“宋金风云 佛教圣地”、“京畿重地 人杰地灵”8个部分。书写了先民们在这片热土繁衍生息的辉煌历程。
《石家庄历史成就展》简介
常设展览《石家庄历史发展成就展》以详实的文字资料和大量的资料,讲述了石家庄作为解放战争中第一座解放的城市,如何从小村庄转变为华北重镇,再到今天成为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发展历程。展览共分六个单元,分别是一华北重镇、二攻坚第一城、三新中国摇篮、四新城崛起、五辉煌成就、六灿烂明天。记录了勤劳、智慧、善良的石家庄人民以创造、奋斗、奉献推动了历史前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完成了石家庄由近代城市向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历史嬗变。
《东方既红 百年国韵-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成就展》简介
本次展览由石家庄市博物馆、东方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华韵珍典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承办,河北省工艺美术学会、景德镇市委宣传部、景德镇御窑博物院支持。
展览汇集多位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大师,横跨老、中、青三代,共展出瓷瓶、瓷板画共计四十余件。其中的“百年国韵 十二宗师大瓶”集合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顶级的12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大师,横跨老、中、青三代,包括:周国桢、黄卖九、李菊生、李文跃、陆如、宁勤征、饶晓晴、王怀俊、熊钢如、张育贤、冯杰、杨曙华,其中为新中国开辟陶瓷事业的周国桢大师已90高龄。
展览首次汇聚十二大御窑顶级工艺:选料练泥、拉坯利坯、镶耳、瓷雕、施釉、高温釉、低温釉、釉下彩绘、釉上彩绘、描金、扒花、打金。单就制坯工艺又可分为练泥、揉泥、拉坯、印坯、利坯、接坯、荡釉、吹釉、蘸釉、浇釉等十大绝技,皆源于宋代的成熟技艺,复杂程度可见一斑。瓶颈处雕有两条金龙,灵感源于太和殿藻井核心;腹部下方的珐琅彩上有九条描金瓷雕龙,它的灵感来源于太和殿的御路和九龙壁。
上一篇:滁州市博物馆将举办“鉴宝江淮行”大型公益文化惠民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
石家庄市博物馆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安排出炉...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Hyperconnectedmuseums:Newapproaches,newpublics)”。为更好地普及传播博物馆相关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博物馆、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
滁州市博物馆将举办“鉴宝江淮行”大型公益文化惠民活动...
为隆重宣传纪念“5·18国际博物馆日”,普及文物保护和鉴赏知识,为广大文物收藏爱好者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滁州市博物馆将于5月14日上午举办“鉴宝江淮行—走进历史文化名城滁州”大型公益文化...
荆州博物馆主陈列楼将暂停对外开放...
记者从荆州博物馆获悉,继珍品馆文物陈列改造升级项目竣工后,荆州博物馆再迎提档升级,将建荆州古城历史文化展览馆。因建设需要,5月20日起,博物馆主陈列楼将暂停对公众开放,计划2022年底恢复开放。据介...
东阳博物馆将首次夜间开放...
5月11日,东阳市博物馆发布了一封“博物馆之夜”邀请函,决定在5月15日面向市民夜间开放,并举办夜游活动。“这是我们迎接5·18国际博物馆日举办的活动,也是东阳博物馆首次在夜间开放。”东阳市博物馆...
乐清市博物馆举办免费为你鉴宝活动...
为进一步普及和提升广大市民的文物知识,满足文物鉴定需求,乐清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于5月17日13:30-17:30,在乐清市博物馆三楼青少年活动厅举办文物鉴宝活动。这次活动,特邀浙江省博物馆研究员钟凤文...
滁州博物馆举办感恩“母亲节”宣教活动...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为感恩母爱,弘扬孝心,5月9日,滁州市博物馆举办“浓情五月感恩母亲节”——DIY手提包体验活动。当天上午,十余名青少年在家人的陪同下先后赶至滁州市博物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