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专题篆刻展在岳麓印社展出
19世纪前半叶,中国与世界历史的发展都处在急剧变化之中,延续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已呈现危机四伏、大厦将倾之势,急速发展的西方资本主义则以商品、鸦片、枪炮撞击“天朝上国”的大门,古老的中国面临殖民化的危险。严峻的外忧内患,极大地激发了湖湘士人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热情,他们继承和发扬湖湘学派的优良传统,睁眼看现实,放眼看世界,“倡为经世致用”,力行社会革新,形成了以陶澍为代表的湖湖经世学派与改革派,湖南人材群体自此崛起,才俊辈出。贺长龄、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郭嵩焘……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湖南自此一改“碌碌无所轻重于天下”的历史状况,“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一跃成为举足轻重之省。甲午战争失败后,空前的民族危机深深地刺痛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湖南士子,随之救亡、革新的士风民气在湖湘大地骤然升起,他们以“救中国从湖南始”的自觉与自信,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维新运动,使湖南成为“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涌现出了谭嗣同等一批维新志士,成为“戊戌变法”的中坚力量,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激发了社会革新思潮的兴起,促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大解放。维新运动虽以失败告终,但却掀起了辛亥革命的浪潮,翻开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篇章。以黄兴为代表的的辛亥革命先驱,在长沙创立华兴会,开近代中国“内地革命之先声”。继之与孙中山共创同盟会,直接促发了武昌起义的枪声,并使湖南成为首义后的“首应之省”,湖南革命党人在辛亥革命史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推翻帝制,创建中华民国建立了非凡的功业。紧接着“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又一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湖南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解放与独立。著名史学家谭其骧先生称:“清季以来,湖南人才辈出,功业之盛,举世无出其右者。”更有人说:“中国的近代史,一半是由湖南人写成的。”
究竟是一股什么样的力量和精神让湖湘士子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前赴后继呢?是曾国藩“扎硬寨,打死仗”的书生气;是左宗棠抬馆西行,收复新疆,“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的壮志;是谭嗣同慷慨赴难,“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情;是杨度“若要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的血性;是蔡锷“我湖南一变,则中国随之矣”的自信……在这些爱国的豪言壮语的后面,其实还有一种操刀向石、铮铮有声的金石精神。
什么是金石精神,“金”一般指商周以来钟鼎铭文,如鼎彝铜器上的铭文书迹。“石”乃指秦汉以来碑版刻石文字。近人马衡云:“金石家不必为印家,而刻印家必出于金石家。”所以篆刻家往往被称为金石家。金石精神亦或“金石气”,实际上是书法篆刻作品的一种审美特征,近世书画家潘天寿先生说:“石鼓、钟鼎、汉魏刻石,有一种雄浑古拙之感,即所谓‘金石味’。”这些刻铸文字,通过历史的风化剥蚀过程,在原来的基础上增添了许多原本不具备的美感,即所谓“金石气”。气是一切艺术的内在生命。后梁荆浩的《笔法记》云“画有六法,气居第一”。梁同书说“写字要有气……有气则自有势”;清秦爨公的《印指》,在评明代印人作品时云:“朱修能以赵凡夫草篆为宗,别立门户……有一种豪迈过人之气,不可磨灭。”故郭若虚说:“人品既已高矣,气韵无不得不高。”即所谓的“文如其人”“画如其人”“印如其人”也。孙光祖《篆印发微》也说:“书虽一艺,与人品相关,资禀清而襟度旷,心术正而气骨刚,胸盈卷轴,笔自文秀。印文之中流露,勿以为技能之末而忽之也。”
湖南近现代名人中曾国藩、易顺鼎、谭嗣同、何来保、王天曙、禹之谟、陈作新、黄兴、方舟、李栖云等人都能篆刻。我们虽不能从他们的作品中窥探其人格精神气质。但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历史中了解到他们坚韧顽强的血性和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可以想象出他们在篆刻过程中那种挥刀向石、痛快淋漓之妙境。如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中描述的:“劈空而来,石破天惊,六丁不能运,巨灵不能撼,割然现相,足骇鬼神,挟风雨雷霆之势,具神工鬼斧之奇。”亦如杨士修《印母》中云“执刀若拔山扛鼎之力,运刀如风云雷电之神”“具坚之体,其势为雄,如持刀入阵,万夫所靡也”“凝神直视,若痴若狂,或累日一字不就,或顷刻得意而疾追之,放胆舒手,如兔起鹘落,则分寸之间,自有一泻千里之势”。那是何等般的纵横驰聘,跌宕豪迈,是何等肆无忌惮,骠悍勇猛,这正是湖南人身上那种心忧家国、敢为人先的精神品格,那种坚韧顽强、视死如归、前赴后继的英雄气节。
我们再来说说齐白石,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北平沦陷,面对日本人的统治,他立即在大门上贴“绝画”告示:“白石老人心病复发,停止见客。”每天在家画螃蟹,其中题名,颇有寓意,“袖手看君行”“看君横行到几时”以嘲讽日本侵略者,饱含着齐白石老人的抗日爱国热情。1943年他画了一幅《雁来红》并题画:“西风秋景颜色,北雁南飞时节,红似人民眼中血。”而齐白石篆刻作品中透出的那股强悍霸气,使人联想到“大刀阔斧”“快剑抉云”“干净利落”“勇往直前”,表现出超乎常人的大胆、奇肆、泼辣,抒发了一个湖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与雄视之气。
这些湖南士子身上的血性,随着乾嘉碑学书法的盛行,金石、篆刻风气的空前发达,逐渐得以发挥,特别是篆刻艺术中的古朴、浑拙、率直、雄强正好适合士子们情绪的渲泄。他们驱刀走石,石花飞溅,铿锵有声,淋漓痛快,将思想、学识、性格、气质融于作品之中,而方寸间的万千气象、精神风骨又影响着作者的情操与信念向更高的境界升华。他们用自己的学识、气质乃至生命诠释着他们身上那种独有的家国情怀与金石精神。
上一篇:丹青寄情——邓永清收藏书画特展
下一篇:没有了
爱国主义专题篆刻展在岳麓印社展出...
19世纪前半叶,中国与世界历史的发展都处在急剧变化之中,延续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已呈现危机四伏、大厦将倾之势,急速发展的西方资本主义则以商品、鸦片、枪炮撞击“天朝上国”的大门,古老的中国面...
丹青寄情——邓永清收藏书画特展...
主办单位徐州博物馆(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展览时间2024年11月15日—12月1日(逢周一闭馆)展览地点徐州博物馆主陈列楼一楼邓永清收藏书画馆前言邓永清先生(1920-1998),徐州铜山人,是一位身经百战的新四军...
《绘心所想·筑梦童心青少年书画展》在石家庄博物馆开展...
《绘心所想·筑梦童心青少年书画展》在石家庄市博物馆展出。我愿与天真童趣一起,努力的画着我自己是我也是你。在这里有着自由的畅想之力和无限的可能性;在这里我们将抛开一切熟悉和惯常,只听着那童...
“山中墨香 诗画德清”德清县书法作品展览开幕...
德清人文荟萃,沈约、孟郊、赵孟頫、管道升、沈铨、俞樾、沈西苓、俞平伯等文化名人彪炳史册。历代文人墨客寄情于德清钟灵毓秀的山水,范蠡、苏东坡、杨万里、姜夔、赵孟頫、夏衍等或居住或游历,至今...
第十届“书道同源”中日青少年书法作品交流展成功开幕...
第十届“书道同源”中日青少年书法作品交流展成功开幕11月15日,第十届“书道同源·中日青少年书法作品交流展”开幕式在省文化馆举行。省戏剧学校党委书记穆峰、校长李全,省文化馆馆长赵彦国,日本爱...
上海青浦、苏州相城书法作品联展在元和塘美术馆开幕...
上海青浦、苏州相城书法作品联展在元和塘美术馆开幕2024年11月16日,“湖缘·青韵相风”上海青浦、苏州相城书法作品联展在相城区元和塘美术馆开幕。青浦与相城两地历史悠久、文脉相通、毗邻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