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 >

琼作家具:雅俗共赏贯古今

发布:2022-03-22 09:19 栏目:综合 编辑:Rmscw 来源:海南日报

文海南日报记者 梁君穷

在海南省博物馆二楼西侧的“木中皇后——海南黄花梨陈列”展厅内,各类雕饰精美、线条流畅的琼作黄花梨家具集中呈现。而在海南农村地区,一些简约实用的木桌、竹椅也时常进入我们的视线。历史上,海南家具的形制同样有官民之分,既有名贵直达宫廷的黄花梨家具,也有在民间较为流行的藤编或竹制家具。

家具是生活实践的产物,折射出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风俗。千百年来,生活在海南岛上的人们创造出了许多颇具特色的家具,形成了独特的家具文化。

兼容并蓄出新意

“我们在海南看到流传下来的老家具,大致有两类,一是制作于明清时期带有广式风格的家具,二是海南本土的琼作家具。”海南黄花梨研究会副会长周凤姣介绍,前者包括常见的太师椅、八仙桌等,多采用手工雕刻,使用榫卯结构,用材多为黄花梨、酸枝等。这类家具富有观赏性,能体现出家族气势,多为应对重大节日而制,其中有不少是嫁妆。过去海南的大户人家也会专门请广州有名的老师傅来琼制作家具。

历史上的海南本土家具,多为折叠椅、躺椅、圆桌、凳子等,这类家具几乎无固定制式,主要为满足生活需求而制,用料大都为农村地区常见木材,常见于各地农场。

周凤姣介绍,海南民间家具的流传有一个特点,那便是祠堂、庙堂内的供案、供桌保存较为完整。“普通供案一般高1米至1.2米,但我在海南见过一个高1.5米的供案。供案越高,往往房屋也越高大,反映出屋主的实力和眼界。加之该案虽呈现出中式家具的风格,但绘有西洋图案,我们推测屋主是华侨。”周凤姣说。

受益于独特的自然环境,海南竹藤类资源较为丰富,农村房前屋后或山林里,竹子、藤蔓的身影时常可见。就地取材是人们朴素的生活智慧,于是,历史上竹篾器具和藤编器具在海南岛上广为流行,竹筐、竹席、竹椅、藤篓等是老百姓常用的简易家具。

明正德《琼台志》“土产”一卷中记载,当时海南产出盘、盏、箱、桌等藤器。清代《南越笔记》中也有记述:“琼州出红藤簟,其色殷红,莹而不垢。《志》称粤东多藤,产于海南者为最。琼州有赤、黄、白、青诸藤,又有苦藤、圭藤、土藤,皆堪为器用。”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融合,海南家具的形态不断变化丰富。海南早期的家具工匠来自天南地北,各个家具制作流派的工艺融汇在一起,形成了具有海南特色的家具特征。进入明清时期,海南的匠人积极学习吸收各地的家具制作技艺,各类家具既有京作家具的气派豪华,也有苏作家具的格调细腻,还有广作家具的庄重大方。

黎族传统独木家具

海南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木料是黎族人制作家具最易得的材料。黎族人制作木器有较为悠久的历史,过去大多数黎族男性都掌握有一定的家具制作技术,可制作一些简单的木器,包括板凳、桌子、木盆等简易家具。

“独木”是黎族木器最突出的特点,无论器形大与小、结构复杂或简单、功能单一还是多样,黎族人都尽量用一块整木造物。在黎族人的生产、生活、宗教等主要活动中都可以见到独木器具的身影,种类达200余种,包括独木饮食器、独木蒸酒器、独木谷桶、独木舂米臼、独木牛铃、独木凳等。

过去,黎族人居住的船形屋空间狭小,无法摆放太多的家具,而且使用的家具种类也较少。独木凳是黎族最有特色的常用家具之一,由黎族人根据木料原来的形状加工而成,给人以返璞归真之感。20世纪60年代以前,独木凳曾作为乐东黎族女孩的嫁妆。

独木凳一般用高25厘米到40厘米、直径20厘米到30厘米的原木雕凿。黎族人将一块木料的中部掏空,同时留下多条起支撑作用的凳腿,凳腿弯曲呈弧形,美观大方又实用。有一些独木凳的凳面和边沿上还刻有黎族特有的花纹图案。如此费工夫,其实一条独木凳的制作成本不亚于由板材拼接而成的凳子。

海南黎族聚居区大部分位于中部山区,这些地方植被覆盖率高,但空气也较为潮湿。为了避免潮湿的空气给器物、储存的粮食、衣服等带来霉变,黎族人通常使用藤条或竹条编制家具用于收纳物品。例如,以前许多黎族家庭没有衣柜,黎族人就用藤条编制藤篓,用来装衣服。

海南黄花梨家具

提到海南的家具历史,黄花梨是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花榈出安南及海南,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唐代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称黄花梨为“花榈”。清代屈大均在《广东新语·木语》中提到:“海南文木,有曰花榈者……其节花圆晕如钱,大小相错,坚理密致,价尤重。”可见古人早已认识到海南黄花梨是制作家具的上乘原料。

海南黄花梨不易变形开裂,适宜用于制作榫卯,加上其色调暖黄、有丰富的肌理纹线,天然显出华贵之气,可满足皇家和官宦人家彰显尊贵地位的需求。海南黄花梨生长周期长,加之遭到过度采伐,这种珍贵的木材一直较为匮乏。

海南黄花梨婴儿车。

“木中皇后——海南黄花梨陈列”展厅的“花梨时代”部分展示了多种海南黄花梨家具,如椅凳类、桌案类、床榻类。海南省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海南黄花梨在海南岛西部及西南部海拔400米以下的平原或丘陵地区分布较多,其性耐干旱、耐贫瘠。

明清两代,中国家具制作工艺登峰造极。这一时期,海南黄花梨凭借行云流水般的纹理,及优良的耐用性和可塑性,成为家具制作领域的名贵木材。文人积极参与家具设计,匠人精工细作,将一件件精品黄花梨家具呈现在世人眼前。

而在海南,黄花梨也曾被百姓用于建造居所、制作饮食器皿等。因其木质坚硬,20世纪90年代以前,海南山区的一些农户就地取材,用花梨木制作犁耙。

海南黎族群众编的藤凳。

当然,产地优势并不一定能转换为制作工艺上的优势。周凤姣认为,海南是黄花梨的产地,我省在家具制造方面具有原料方面的优势,海南工匠的制作工艺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挖掘传承黄花梨文化、打造具有海南风格的家具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上一篇:千年陶都如何从“国字号”走向“世界级”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琼作家具:雅俗共赏贯古今...

文海南日报记者梁君穷在海南省博物馆二楼西侧的“木中皇后——海南黄花梨陈列”展厅内,各类雕饰精美、线条流畅的琼作黄花梨家具集中呈现。而在海南农村地区,一些简约实用的木桌、竹椅也时常进入我...

2022-03-22 人民收藏网
千年陶都如何从“国字号”走向“世界级”...

石湾再添“国字号”荣誉。日前,石湾镇街道获授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牌匾。至此,石湾累计获得4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荣誉称号。荣誉的背后,反映出石湾陶文化在处理好传承和...

2022-03-22 人民收藏网
龙泉青瓷艺术家为新和县博物馆捐赠39件青瓷作品...

近日,39件精美的龙泉青瓷作品飞越万里,从丽水龙泉市陆续抵达新和县博物馆,在此“安家落户”。这批青瓷作品由龙泉青瓷行业大师、制瓷年轻工匠及龙泉青瓷宝剑技师学院师生亲手设计制作,捐赠给新和县博...

2022-03-22 人民收藏网
油画《中国共产党党员——钟南山》入藏国博...

一幅曾经打动无数人,以钟南山院士为主题的油画日前再次引发关注,20日,广东画院副院长冯少协向记者展示了中国国家博物馆颁发的油画《中国共产党党员——钟南山》收藏证书。这幅油画以钟南山院士在抗...

2022-03-21 人民收藏网
孟津区政协举办硬笔书法“百日练”活动成果“首秀”...

3月18日上午,区政协在二楼会议室举办硬笔书法“百日练”活动成果“首秀”,来自政协机关干部职工的19幅硬笔书法作品展出。活动前,按照统一安排,区政协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以临摹时政热点内容的方式开展...

2022-03-20 人民收藏网
第八届“寻找毕加索”书画展优秀作品评选活动举行...

3月17日,经过现场三轮认真对比和仔细斟酌,专家评委最终评出一等奖3件,二等奖6件,三等奖9件,优秀奖69件。获奖作品预计于4月2日第十五届“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当天在福建省少年儿童图书馆展出。据悉,此次...

2022-03-20 人民收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