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奕:让华亭安口窑砂器重放异彩
华亭安口砂器与陶瓷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唐代安口就有了烧制陶器、砂器产品,素有“陇上窑”之称,是历史上全国五大陶瓷产区之一。陶瓷文化底蕴深厚,砂器资源丰富,上千年来,古老的传统砂器手工制作技艺在这里代代相传,并一直沿传至今。
2016年3月,安口砂器烧制工艺被列入平凉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安口镇高镇村,这项工艺已经传承了一千多年。90后的袁奕出生于陶瓷工匠世家。爷爷袁希昌年轻时在安口窑学习的是景德镇的技术,陶瓷艺匠们生活难以为继,匠人们除了烧制陶瓷器物外,兼制砂器补贴生活。随手捏制的熬茶小罐、熬中药的药锅最受世人喜爱;仿照北京黄铜涮锅的模样捏制砂制涮锅,涮出的牛羊肉比铜锅鲜嫩可口,十分畅销。到父亲袁安生这一辈,2004年在原安口砂器厂原址上新建了鑫古砂器厂,烧制窑、制作工具实现了半机械化。
安口砂器烧制风格独特,整个制作工序完全采用古老的传统手工制法,烧制的产品不仅内外光洁,皮薄质细,而且方便使用,物美价廉。特别是砂锅,煮饭不变色、炖肉不变味、煎药不变性,既滚锅快,保温时间还久,有着其他餐具不具备的特点。
2011年,21岁的袁奕到无锡工艺陶瓷学院系统地学习现代工艺造型,学习砂器行业各种科学配方技术,提髙传承人的技术水平、审美档次和文化素养。袁奕完成学业后回到安口,主攻适合现代人生活的环保工艺砂器产品开发。2014年,他在安口镇开设了“安口窑火”砂器制造厂。2017年申报了属于自己版权保护的“安口陇窑”“陇上窑”商标。
2019年,他以安口窑砂器工艺第七代传人的身份,在华亭市博物馆一侧办起了安口窑砂器工艺传习所,呈列展示研制的现代砂器,开办少年儿童砂器制作体验学习班,广收学徒,向社会普及安口砂器制作技术,取得了圆满成功。短短两三年时间,袁奕的现代安口窑砂器工艺作品已销往兰州、西安、厦门等地,去年还有部分作品被经销商销往美国。
涉足砂器非遗传承至今,袁奕以他的眼光、理念和行动投入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肯定与支持。2018年,袁氏父子的安口窑砂器工艺被甘肃省列入省级保护名录;2019年,华亭市及甘肃省文保部门正式上报国家,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 (朱平)
上一篇:福建日报:写在陶瓷上的交流史
袁奕:让华亭安口窑砂器重放异彩...
华亭安口砂器与陶瓷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唐代安口就有了烧制陶器、砂器产品,素有“陇上窑”之称,是历史上全国五大陶瓷产区之一。陶瓷文化底蕴深厚,砂器资源丰富,上千年来,古老的传统砂器手工制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