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余件藏品现身秦皇岛海港区最大私人博物馆
在秦皇岛市区四季青小商品城四楼,闹中取静,开了海港区最大的私人博物馆——厚德斋博物馆,里面陈列着一万多件藏品,相当一部分是秦皇岛本地出土的,自5月免费向公众开放以来,这里受到很多藏家与爱好者的青睐。
记者来到厚德斋博物馆时,市民陈先生正带着天津来的收藏爱好者林先生在馆内参观,给他们做讲解的是博物馆的公益解说员。在一块工艺复杂纹路美妙的大瓦面前,几个人停下了脚步。解说员介绍说:“这是秦朝的一块大瓦,这种纹样的大型瓦,目前只在北戴河和绥中的秦皇行宫有发现,而且这块瓦是咱们国内最完整的秦瓦之一”。
据了解,厚德斋博物馆面积两千平方米,馆内展出各类藏品一万多件,分为铜器、玉器、瓷器、金器、书简等多个类别,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秦皇岛本地出土的。一件件藏品见证了璀璨的华夏文明,恍若将人们带回到一个久远的年代,激发起人们内心深藏的文化印记。作为私人博物馆,无论从藏品数量上,还是品质上都让人叹为观止。
厚德斋博物馆的馆长叫刘伟,是土生土长的秦皇岛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年近六旬的刘伟,接触古玩收藏已经有40多年了。刘伟告诉记者,他生于收藏世家,小时候就是在文物堆里泡大的,到了初中的时候,他对各类古玩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那时候同学们放假都是看书、做游戏,而刘伟却最愿意跟着家里的长辈们逛地摊儿、串农村。长时间的历练让刘伟练就了一双明辨真假的“慧眼”,更让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文物收藏近乎着迷。四十多年来,他倾尽家产收藏各类古董文物数以万计。就是为了传承这些承载着先人智慧、心血和情感的文物,展示并还原乡土历史。经过多年的积淀,今年年初,刘伟终于下定决心,自掏腰包建设了这座厚德斋博物馆,并于5月份正式对外开放,圆了他传承中国文明、发扬中国文化的梦想。
几十年的积累,让刘伟有很多引以为自豪的“重器”,甚至一些藏品,都可以说是“国宝级”的。比如说馆里的两把“骨柄石刃刀”,就是红山文化时期专门雕刻玉器用的,揭开了红山文化灿烂玉器的制造之谜;很多战国时期的竹简、汉代的木牍,保存异常完整,上面的字迹清晰可见;六博棋是古代棋戏的一种,在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都非常盛行,在厚德斋博物馆内完整的六博棋竟然有好几套;一个纯金凤纹壶雕工极其精美,是辽金时期皇家流传下来的器物,像这样精美的金器,厚德斋博物馆里竟然数以百计……
这些传世珍品,都是刘伟费尽心血才得到的,尤其是很多“国宝级的藏品”,刘伟都是不惜一切代价从海外购回,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了解。刘伟说,只要是文物的东西,哪怕在国外他想办法坐几次往返飞机也要把它拿到手,为的就是要发扬中国文化,传承中国文化。
博物馆内陈列着一件蓝色的龙袍,是一件清代盛期乾隆年间的龙袍,是刘伟在2018年一次欧洲的大型古董拍卖会拍下来的。回想起当时拍卖会的情景,刘伟至今记忆犹新:“这件龙袍是那次拍卖会的核心拍品之一,龙袍照片被用在了拍卖会手册的封面上,可见它有多么高的价值。很多外国藏家都对中国皇帝的龙袍情有独钟,现场举牌的此起彼伏。我当时也是热血沸腾,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得到它,就这样,我花天价拍下了这件龙袍,虽然影响了我很多拍品的收购,但是我觉得,我给中国人争了气,再贵我也认了,因为中国人的精神无价!”
厚德斋博物馆刚刚开放不久,就获得了很多藏家与爱好者的青睐,很多时候,看讲解员忙不过来,刘伟还亲自出马进行讲解,忙得不亦乐乎。刘伟粗略地算了一下,虽然博物馆每年的运营成本高达几十万元,但是本着传承中华文明的理念,他将坚持对公众免费开放。刘伟说:“办博物馆不管有多难,我现在是怎么的,一定要坚持到底,我做到公益,为民服务,而且绝对不收一分钱。每天大伙参观我们有讲解员,我一定要把传承中华民民族文化作为毕生的奋斗目标,一定要走下去。”(燕都融媒体记者 张辉 文/图)
上一篇:易烊千玺晒新泥塑作品画风清奇
万余件藏品现身秦皇岛海港区最大私人博物馆...
在秦皇岛市区四季青小商品城四楼,闹中取静,开了海港区最大的私人博物馆——厚德斋博物馆,里面陈列着一万多件藏品,相当一部分是秦皇岛本地出土的,自5月免费向公众开放以来,这里受到很多藏家与爱好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