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 >

互联网视听并不能取代影院电影

发布:2020-05-12 20:32 栏目:综合 编辑:Rmscw 来源:光明日报

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向稳,5月8日,国务院印发指导意见,提出按照相关技术指南,可以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开放影剧院、游艺厅等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一纸文件让电影圈一时如逢甘霖、如沐春风,毕竟影院长达4个月的停业让电影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煎熬。这一次,影院开业应该真的指日可待了。

近来,在电影人呼吁影院尽早开业的同时,也有很多声音提出电影圈应当突破定式思维,把更多内容产品向网络平台开放,而不应当抗拒《囧妈》这样的电影选择网络首发。其实,电影作为一个高度市场化的文化领域,有其自身的生产逻辑、市场逻辑和产业逻辑。举望全球,以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渗透度相比较,数中国最高。在我国,电影和互联网的融合早已开始并格局初定,其本身是共生并存而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应该说,一部电影首先在哪里发行是由市场决定的,取决于它早期的定位和投入产出测算,这也是创作规律。

所以不妨回到一个基本问题,即我们为什么需要影院电影(这里所说的“影院电影”,是指区别于网络电影、以线下市场为首发目标、在成熟电影工业体系中创作完成的大制作、强影响电影),为什么要保卫传统电影赖以生存的影院这个观影场?

影院观影创造的文化场域是互联网观影无法替代的。电影从诞生之初就有着鲜明的集体消费属性,《工厂大门》《火车进站》这样极短的早期电影片段亦是如此。人们在剧场的舞台上拉起幕布,等一束强光投射后形成影影绰绰的活动画面,观看观察幕布上人物行为和故事情节,时而哭泣时而大笑,将自身代入电影的内容并被感染,这种感染令人感到的愉悦,不能不说很大程度上是影院的特殊氛围营造和影响所致。因为在这个黑暗空间中有许多正在与你共同体验此情此景的人,它帮助人与人之间在短期内建立了一种内在联结,创造了一种暗合的共鸣情绪。这种情绪既是共通的,具备同一依附的,也是个体的,因人而异、千差万别的。它既是即时的,也是可以作为未来讨论交流话题并继续生长深化的。所以说电影的“剧场性”创造的是一种高度同一的氛围空间、影像记忆和文化场域,这是其他类型的文化产品很难替代的。近10年来,在互联网高度发展和渗透生活的同时,线下电影市场规模体量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充分说明影院消费和互联网视听消费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观看影院电影越来越成为消费者的刚需。

而电影工业的可观投入决定了必须由线下和线上多渠道发行来支撑产业可持续发展。电影作为一个发展百年的成熟工业体系,其专业化程度、制作成本已经越来越高,美国大片如此,近年来一些现象级国产影片同样如此。大投入、精制作、长周期、高风险的影片如果仅靠互联网发行,回收成本甚至盈利几乎没有可能。所以说,所谓“大片”,人们期待的视听盛宴,其制作投入和创作规律决定了我们需要有一个更加多元、成熟、规范和完善的市场体系,其中影院窗口期是最核心的市场基础,它不但决定了电影的经济回报体量,更是对影片质量最直接和集中的检验,决定了一部影片的长尾效应能否实现。

电影院对城市实体消费起着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现在我们周围各种不断新建的所谓城市综合体中,电影院已经是最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兴起使得实体商场中的年轻消费群体被大量分流,一度生存状况岌岌可危。而今电影院成为城市综合体的救星。据统计,电影院的主体观影人群年龄在19岁至27岁之间,这使得影院为实体卖场吸引回大批年轻客户,形成对实体经济的“反哺”态势。有人统计,电影院为商场带来的独立客流保守估计至少在30%左右,可以说一个时尚甚至有着些许艺术气息的电影院,一定程度上甚至能改变和决定一个商场的整体气质。

电影对社会共同精神价值的建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种功能往往在电影院才能更好地完成。如果说2012年《泰囧》得到12亿票房只是人们观影习惯以及电影娱乐消费重建和回归的一个标志,那么从2016年《湄公河行动》开始,一种通过电影创作来呼应国家意识、建构主流价值的主动意识则在电影创作中逐渐成为自觉和主流,从《战狼2》《红海行动》,到《我和我的祖国》《流浪地球》《中国机长》,这些面貌全新的主旋律影片,以其高票房、高共鸣、高评价获得观众高度认同,其认同核心正是其中的共同价值观,它带动更多非常规观众追随进入影院,使得观看这样的影片成为一种潮流和内在需要,成为带有一定仪式感的行为,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深化通过影院电影找到依附载体、共鸣事件,并不断被确认和确信。

关于影院电影带来的精神滋养和独特体验,每个影迷应该都有不同的感受,但大家对影院观影的坚守和热爱是共同的、笃定的。电影院开业,让大电影尽快回归,这不仅是热爱电影的个体呼声,更是社会的需要、城市文化的需要。我们都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上一篇: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中国古典小说藏本”

下一篇:访“宝庆卫”武备爱好者

相关内容
书画收藏的六个窍门...

在居室悬挂字画,可以宣染艺术气氛、开拓视野、增添美感、陶冶情操、怡悦身心。但是,挂字画相当有讲究。装裱加框俗话说“人要装,画要裱”,一幅画装裱、加框后,即显露出高雅的魅力。中国字画、源远流长...

2020-06-30 人民收藏网
西藏唐卡艺术迎来划线发展...

“标准的制定是设定唐卡品质底线,而非上限,旨在延续传统工艺原真性水准,规范市场行为,促进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西藏唐卡画院高级顾问尼玛次仁27日就西藏唐卡划线发展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唐卡起源...

2020-06-28 人民收藏网
网络文学成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新亮点...

近日,由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编制的《2019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下称“《蓝皮书》”)正式发布,从创作、评论研究、队伍及引导、产业发展、海外传播5个方面较为全面地回顾了网络文学过去一年的发展...

2020-06-28 人民收藏网
四川传统彩灯在长春的“新亮度”...

6月26日,江成财在长春市长影世纪城内巡查彩灯运行情况。今年28岁的江成财是四川自贡的一名彩灯手艺人。因从小受到传统彩灯技艺的熏陶,对制作彩灯产生浓厚兴趣。2012年,江成财跟哥哥来到吉林省第一...

2020-06-28 人民收藏网
沈阳网络中国节上演精彩“端午汉风市集”...

中国·沈阳网络中国节“善行端午福满盛京”系列公益活动,6月27日在太原街玖伍文化城精彩上演“端午汉风市集”。该活动由中共沈阳市委网信办、沈阳出版发行集团指导,中共和平区委宣传部、沈阳市互...

2020-06-28 人民收藏网
千年书院封龙书院将恢复教育教学功能...

河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戴建兵26日表示,该校将逐步安排优秀文科类博士生到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的千年书院封龙书院学习、生活,开展科学研究,恢复书院教育教学功能。26日,河北师范大学封龙书院博士...

2020-06-28 人民收藏网
北京:东城区“云”上过端午热闹不减...

端午云直播、全景数字展览、线上诵读会、端午云分享……6月25至27日,正值端午小长假,北京东城区按照全市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安排,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围绕“云赏端午”“云乐端午”“云话端午”等主...

2020-06-28 人民收藏网
让作品迸发出打动人心的恒久魅力...

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主打30位女演员的舞台故事,一开播便带来诸多话题。前不久收官的都市剧《谁说我结不了婚》聚焦单身女性生活,再次引发有关婚恋观的讨论。女性为主要角色,目标为女性受众,聚...

2020-06-28 人民收藏网
长三角五大戏曲剧种端午合演...

在家喻户晓的中国民间传说“白蛇传”中,端午节时发生了重要一幕:白娘子饮雄黄酒后现出蛇形吓死许仙,为救丈夫,白娘子冒险去“盗仙草”。来自长三角三省一市的五大戏曲剧种端午节会聚杭州,为观众演出了...

2020-06-28 人民收藏网
非遗踏白船的传承之困...

每年一到端午,姚其才就特别兴奋,因为他又可以上船了。今年64岁的姚其才,家住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新兴街道王安社区,祖祖辈辈生活在西南湖畔,以渔为生。十几岁时,他就跟着父母在船上生活,摇船、捕鱼、下水...

2020-06-28 人民收藏网